北京家园共育教育科技中心

教育专家在昆提醒家长“别总想让孩子听话”

2014-09-25 浏览:132

摘要:常常有家长抱怨“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”,大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不听话是个很头疼的事情,其实在家庭教育中,过份强调让孩子“听话”会影响他今后与人沟通的能力。最近,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张春光来到昆明,为1000多名幼儿家长带来了“新中国式家长学堂—不教的教育概论”讲座,在3个多小时的讲座里,他分析了众多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时易犯的错误。

关键词:新中国式家长学堂; 不教的教育

常常有家长抱怨“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”,大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不听话是个很头疼的事情,其实在家庭教育中,过份强调让孩子“听话”会影响他今后与人沟通的能力。最近,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张春光来到昆明,为1000多名幼儿家长带来了“新中国式家长学堂—不教的教育概论”讲座,在3个多小时的讲座里,他分析了众多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时易犯的错误。《新中国式家长学堂》是该委员会“十二五”重点课题,本次讲座由《新中国式家长学堂》云南工作站—昆明锐智幼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、扬帆贝贝教育集团、云泰幼教集团、云山幼儿园、云波幼儿园、卓雅幼儿园、浩迪艺术幼儿园、星光贝贝幼儿园、海口西仪股份公司幼儿园、嘻嘻岛亲子园主办。


家长为何一味要求孩子听话

讲座一开始,就有家长向张春光提出了最关心的问题:怎么样让孩子听话。“你去听孩子的话了吗?如果你都不去听孩子的话,没有给他养成倾听的习惯,他为什么要听你的话?”张春光首先回答。接着他展开说,中国家长都追求孩子听话,“这对家长来说肯定是好事,因为省事嘛,你叫他干嘛他就干嘛。但是我们在希望孩子听话、乖的时候,没有考虑过自己为什么希望孩子乖,以及这种希望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。”

而家长一味要求孩子“听话”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,例如孩子的好奇心、与家长沟通的愿望会被压制,进而也会影响他与别人的沟通能力。而有时候,孩子不愿意“听话”不是他不“乖”,而是他觉得按照家长说的去做是不对的,甚至还有可能使家长的沟通、表达无效,孩子根本不明白要他“听话”是要他做什么。


不少家长从未想过怎样教育孩子

在现场,张春光对所有家长们进行了两项调查:第一个是假如买彩票中了500万会怎么安排;第二个是读过50本或20本以上家庭教育书籍的家长有多少。

“第一个调查咱们能看出来,不管多少,家长们一定会从这500万中安排孩子的教育资金,剩余的钱不管用来做什么,从来没想过花钱让自己学习。”他说。而第二个调查显示,现场1000名以上家长,读过50本家庭教育书籍的有6位,读过20本以上的不到30位。“跟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。”

他说,从这些调查可以看出来,“尽管大家天天在说教育孩子,却从来没有学习过怎样去教育孩子,甚至没有想过要去学习。而学界普遍认为,在孩子的教育中,家庭起到70%的作用。我们想开车还要花钱花时间去驾校学习,并参加考试,但在教育孩子这种最大的事情上却不学习,孩子发展不像你期望的那样,谁的错更大呢?”


孩子在校习惯好,回家却“打回原形”

紧接着他延伸出第三个问题,“一些家长们自己没有学习要怎么教育孩子,但同时也不理解学校、幼儿园的教育,不配合老师的教育,这个后果就是,孩子在学校学的东西,被家庭教育打乱。”

“比如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、秩序感最好的时期是3岁左右,这个时候大家会发现,幼儿园的老师都让孩子把东西分开,用一个一个的小盒子或者小袋子收好,包括孩子脱了鞋,要让他按照规定的方式放到规定的地方,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。”他举例说,但是回到家里,家长帮孩子放鞋子、收拾东西,“他在幼儿园5天培养起来的规则意识,在家里2天就废了。而规则意识差的孩子将来学习是不会好的,因为他学进去的东西都是无序的、混乱的,他拿不出来用。”张春光总结说,家长们要自己学习怎么样引导、陪伴、支持、协助孩子做人,而非怎么样“教育”孩子,同时也要多与学校、老师沟通,配合他们的教育一起培养孩子。

标签